人文典故

丰碑永立 百姓心中
作者:admin    发布时间:2015-2-26   点击:1203   来源:绍兴市上虞区虞舜文化研究会
    前不久,被誉为“上虞焦裕禄”——已故的原绍兴地区上虞县汤浦公社党委书记王志良同志铜像,在汤浦镇塔山上的永元秀塔旁落成揭幕。这座铜像由当地干部群众自发募捐建造,中国美院设计制作。汤浦自古地势低洼,备受洪涝之苦。1977年5月,王志良调任汤浦公社党委书记。四年间,他带领干部群众根治老水患、改造低产田、创办铜管厂、建造新集镇,特别是通过一系列水利建设,形成了外能阻洪、内能防涝的水利设施大包围,彻底解除了水患。1981年4月,他因劳成疾,英年早逝,年仅49岁。(见2月6日《上虞日报》)
  众所周知,铜像可不是随便立的,通常情况下,大凡为国家或地方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已故人物才有资格被塑立,且大多总是官方组织的行为。然而,在绍兴市上虞区汤浦镇,当地干部群众竟自发募捐为已故老书记王志良塑造铜像。没有任何的官方色彩,没有任何组织任何人的暗示以至逼迫,完全是干部群众发乎内心的行为。这被当地干部群众塑起来的铜像,究其实,正是深深扎根并矗立在干部群众心中的一座“丰碑”。
  想起1991年8月,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、省长的沈祖伦在汤浦调研时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这个已故的前党委书记要比在山上建永元秀塔镇‘河妖’的明朝七个秀才高明伟大。他关心群众疾苦,抱病带领群众改造水患,使‘一天下雨就一片汪洋’的地方旧貌变新颜,圆了人们千百年期盼的水利梦。这样的好干部自然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戴,也会永远铭记他的功绩。”是啊,尽管时间已然过去了30多年,可当地的干部群众并没有淡忘老书记。塑造这座铜像,除了要为老书记立一座丰碑外,更是为了让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并传承他重整山河、造福桑梓的政绩和心系百姓、勤政为民的精神。
  “政声人去后,丰碑在人间”,“几年政绩远相闻,采得民谣报使君”。一个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,是否有好的政绩,是否有好的口碑,既要看其在任之时,更要看其调任以后。如果你离开了很长一段时间,以至离世了,可干部群众还是在念叨你,念你的情,说你的好,这便是你的“丰碑”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王志良书记便是交出了一份经得住历史检验、让组织和干部群众满意的答卷。
  汤浦镇的干部群众为老书记塑像之举,也驱使各级领导干部对“组织的任命在纸上,人民的任命在心上”融进一份特别的感悟。按理说,组织上的任命与群众的“心上的任命”本质上是一致的。然而,具体到某一个领导干部,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有时就不一定了。也就是说,有的人虽然还是组织任命的领导,但因为权不为民所用,利不为民所谋,民有呼而不应,民有难而不解,这样的领导干部又怎能获得群众“心上的任命”?“试玉要烧三日满,辨材须待七年期。”组织的任命,仅仅是一个领导干部工作的新起点,其今后的工作是否让群众满意,需要靠时间来验证。领导干部唯有树立起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豁达担当,“去民之患,如除腹心之疾”的精神气魄,踏踏实实为民干事,干干净净廉洁自律,才能获得群众的“心上任命”。
  当前,国内外形势和环境错综复杂,文化激荡、思想交锋、价值观碰撞更加激烈。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全面深化改革、全面依法治国、全面从严治党,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始终做到“心中有党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责、心中有戒”的“四有”要求,努力追求群众的“心上任命”,从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干事业,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。(赵畅)